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11-14
我國70%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被跨國企業壟斷
“盡管目前在醫療器械公司創新技術上,我國已具備與國際同步發展的研發水平,但在應用上仍不盡人意。”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姜峰博士日前在成都第68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舉辦的第二屆醫療器械產業創新與共性技術論壇上指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動力強勁,空間巨大,但仍有不足,特別是在創新技術方面沒有形成體系。
高附加值產品仍然需要大量國外進口
目前,在國內醫療器械設備市場,外資和合資企業成為主力軍,進口產品在中國已經形成銷售壟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業界人士普遍反映,在高端醫療器械設備方面,醫療機構通常會優先考慮以采購外資設備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要花數億美元外匯從國外進口大量醫用設備,國內有近7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被發達國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等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外資公司手里。
而在我國醫用電子產品領域,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護儀市場、90%的高檔多道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占據,國產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壓測量儀器等低附加值種類上。
跨國企業的本土化更加“可怕”
此外,除了輸出產品,跨國公司還通過收購國內企業來獲得本土市場份額,并在中國成立總部和研究中心,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美敦力剛在上海成立上海醫療器械公司研發中心,美敦力表示,創新中心的成立體現了公司“本土化”的決心。而飛利浦也在蘇州投資5400萬美元打造專為亞太地區基礎醫療業務研發與生產的醫療影像基地。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近幾年這種趨勢特別明顯。而且跨國公司不僅將生產研發轉移到中國來,還開始有針對性地基于中國市場進行二次開發,國內企業要看到這種轉變,必須進行重大改變。”
事實上,醫療器械公司普遍有兩個特點讓企業很“糾結”。全球醫學創新與資本合作組織中國首席代表陳新表示,一方面,醫療器械行業壁壘很高,但規模往往不大,利潤卻又很高;另一方面,高利潤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醫療器械產業投資回報周期長,從投入到退出的可預見性也是一大問題,高額投入與較長回報周期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在國內企業還在觀望的時候,中國醫用設備市場已然成為跨國企業的掘金場,而且,外資還在不斷進入。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仍未形成良好的研發創新環境和激勵機制,產業發展主要靠市場自我調節,特別是缺少政府的主導和相關扶持政策,導致政府、企業、風投、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資源關系沒有協調發展。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