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12-25
近年來,中、印、巴三國醫用家具產業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雖然這三個國家的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40%以上,但其醫療器械市場總值目前僅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值的21%,故三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政策利好產能增強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經費投入明顯增加,尤其是過去5年,中國醫療衛生費用累計投入達1240億美元,大大高于10年前的醫療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中國新醫改鼓勵鄉鎮衛生院、診所添置更多的醫療設備和器械類產品,并投入大量經費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這對于醫療器械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因素。
國外分析人士在報告中還指出,中國醫院家具產業的特點是普及型產品產能過大,高端醫療設備和精密醫療器械的研發仍落后于發達國家。目前,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已具備多種醫療器械的生產能力,例如中國生產的X線機、黑白B超儀、普通CT機等成像診斷設備以及一次性醫療器械,在亞洲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均占有很大份額,但高端成像診斷設備市場仍為外資公司壟斷。
調研發現,西方國家的醫療家具廠商普遍認為,中國醫療器械注冊手續過于繁瑣,產品質量標準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因素對中國醫療器械產品出口到歐洲、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地區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中國人力成本較低仍是一個明顯優勢。
印度:市場增速高工業水平低
據統計,印度2011年醫用設備工業總產值為4698億盧比(折合39.4億美元),顯著低于中國。同期,印度醫療器械市場總值為32億美元,也低于中國。報告認為,盡管從總體上看,印度仍屬于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但印度醫療器械產業在過去5年里取得了復合年增長率15.6%的驚人業績,該國醫療器械市場年均增速高達17%——這在亞洲乃至全世界均屬于高增速。
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醫療器械產業的總體特點是“小而散”。印度絕大多數醫療器械企業是雇員十幾人至幾十人的小企業,而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大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很少。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決定了印度醫療器械產業落后于中國的現實。由于印度的企業小而散,像常用的醫用設備進口量也比較大,像醫用病床、手搖搶救車、
輸液椅、擔架車等設備。
西方分析人士表示,除了產業結構外,阻礙印度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還有,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注冊手續非常繁瑣,且政府辦事機構作風拖拉、腐敗盛行,導致外商報批產品耗時很長,有時報批一個產品需要幾年時間,這使企業十分頭痛。因此,在印度開設獨資公司的外資醫療器械企業較少。
巴西:工業底子薄政府投入高
巴西人口總數已突破1.9億,是南美洲第一人口大國。近10年來,巴西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然而,其醫療器械產業基礎薄弱,對醫療器械產品的進口依賴度很高。雖然巴西人口僅為印度的1/6,但巴西醫療器械進口量和進口額都超過印度,2011年,巴西醫療器械進口額約30億美元,這表明巴西政府對國民醫療衛生費用的投入要優于印度。
巴西政府推行歐、美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與認證體系,即凡是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藥物管理檔案(DMF)標準或歐洲藥典適用性(COS)認證標準的進口產品,都能夠順利地在巴西上市;否則,企業將醫療器械產品出口到巴西就需要辦理非常繁瑣的手續。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