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3-4-16
新醫改推行3年了,全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得到改觀,基層醫院的設備沒有什么大的提升,像輸液椅、醫用推車、醫用病床這樣的基礎醫用設備都沒有得到更新,要知道現在基層醫療單位好多基礎設備都是90年代的。新醫改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了,如果基層醫療設備、技術、人員不足,患者看病之能到大醫用,看病難將一直存在。那新醫改的初衷被扭曲了。
我國平均每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層醫院的診療量不斷在上升。通過這幾年的強基層、保基本工作,基層醫療建設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績。但現在我國很多大醫院越做越大,患者多掛號難、預約專家難,而小的基層醫院卻少有人去,這幾年政府在建設基層醫院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了一定成績,但是離解決好群從看病難問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專家指出要把醫院建設好并不是單純的給錢,買多少醫療器械的問題,包括人才培養等做實做細。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兩會期間表示,基層醫院要強大起來,需要和大醫院形成上下聯動、相互溝通的局面,形成“醫聯體”構架。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接受采訪時說了3個問題1什么是公立醫院?2它們的職能是什么?3我國現在的公立醫院能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公立醫院?。他認為,能把這幾個問題回答好、解決好,深陷深水區的公立醫院改革將會順利推進。
新醫改措施治標不治本,要達到治本需要加大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政府對醫院投入不夠,這些錢就會算到患者身上,患者就增加了經濟負擔,也促使了醫患進一步的矛盾。蚌埠市市長胡磊表示,要讓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還是要靠加大投入、嚴格落實政府辦醫的主體責任來實現。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