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6-3-16
2016年開年,醫藥產業利好政策不斷。繼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之后,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 〔2016〕11號)(下稱《意見》)出臺。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是“史上最全”的醫藥產業新政,要點精準,方向明確,“都說到了點子上,”但是目標也非常高,“壓力會很大”。總體而言,《意見》的總基調是全力扶持國產醫藥產業的發展,并首次提出引入現代物流、建立中藥標準、鼓勵互聯網醫療發展等概念。
主要目標相當高 壓力很大
《意見》提出了中國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醫藥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90%以上重大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臨床短缺用藥供應緊張狀況有效緩解”“醫藥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位居各工業行業前列”。史立臣認為,這一目標“相當高,五年時間實現太緊張”
從2012年到2016年,全球有多達631個專利藥到期,全球最暢銷的前20個處方藥中有18個將要專利到期,這18個處方藥每年全球銷售額為1420億美元。醫藥業內普遍認為,外資原研藥“專利懸崖”已經到來,國產仿制藥的市場潛力巨大?!?br />
《意見》對此提出,“90%以上重大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史立臣表示,這一目標想實現恐怕很不容易。“仿制藥的研發也非常艱難,需要時間和投入。不是說原研藥專利期一到,就把藥品成分和生產工藝告訴你,你就可以仿制了。而是需要國產藥企自己摸索,做臨床試驗的過程。五年完成90%以上重大專利藥的仿制,難度非常大。”
《意見》中還提出,“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信息,2015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5537.1億元,同比增長9.1%。2011-2015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一直呈上漲的態勢,但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卻一直動蕩下滑,由2011年的29.4%下滑至2015年的9.1%?!?br />
針對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下滑的現象,史立臣分析說,醫藥產業整體總量一直在上升,也就是產能和銷量在持續上升,但由于近年來招投標政策對醫藥產業價格打壓嚴重,醫藥產業的收入、利潤在快速下滑,“原來賣一盒藥賺10元錢,現在賣兩三盒藥才賺10元錢”。
《意見》第十三條明確,“健全政府采購機制。按照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原則,完善招標采購機制,逐步將醫藥產品招標采購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這意味著,備受爭議的醫藥產品招投標制度仍將延續。“現在國家還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提出擴大經營自主權,這就會鼓勵二次議價。”史立臣表示。
所謂二次議價,是指醫院在省級招投標的價格基礎上,再次議價,設置更低的入院價格標準。“藥品價格和利潤在未來會更低,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很可能呈下降趨勢。”史立臣認為,整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比較難。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