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0-9-20
“5.12”大地震致使綿陽全市3322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嚴重受損,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受到嚴重損毀,163人遇難,l96人受傷,全市衛生系統直接經濟損失31.24億元。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房屋全部倒塌、設備全部損毀,127名醫務人員遇難。
經過兩年重建,在綿陽,一座座設計理念更先進、流程更科學、設施更完備、功能更完善、環境更優美、醫療水平更高的現代化醫院已拔地而起。
平武縣平通鎮在九環線上,鎮衛生院是平武災后最早啟動建設、最早投入使用的重建項目之一,也是綿陽全市災后重建的276個鄉鎮衛生院中很普通的一所。
說起醫院的變化,院長徐恩貴興奮地告訴我們:“與震前相比,醫院不僅建筑新了,設計漂亮了,機構齊備了,而且設備先進得多,現代得多。像電子監護儀、200倍的X光機、彩色B超等以前想都不敢相的設備,如今也已普遍裝備上了。”
新建醫院給當地群眾看病就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門診室,前來就診的羌族群眾何倩告訴我們:“以前的醫院只能看點感冒之類四時常見病,病情稍一重,就只得往江油、綿陽轉,時間來不及就很可能丟了性命。現在好了,設備先進了,還有床位,可以就近住院治療。”
平通鎮衛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后,不僅解決了平通群眾就醫難,同時還滿足了附近的豆叩、平南等周邊鄉鎮群眾就醫。
抓住災后重建機遇,三臺縣劉營鎮衛生院增添了美國進口的全自動生化儀、日本進口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新型醫療設備,衛生院的住院床位由以前的近30張增加到60張,醫院看病就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門診量和住院病人是以前的1•5倍。
游仙區新橋鎮衛生院震前設備簡陋、陳舊且不配套。災后重建中,這所衛生院在功能上進一步完善,設施設備上進一步“武裝”,如今已成為集預防保健、醫療救治、婦幼衛生、健康教育和疾病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一級甲等農村中心衛生院。
在該衛生院照片室,我們看到一位醫生正在用X光機對病人的腰椎進行檢查。醫生告訴記者,以前衛生院用的機器很小,檢查結果不太準確,不少病人在衛生院檢查后也不放心,還要到大醫院再進行復查。不僅多花了錢,還浪費了大量時間。新衛生院建好后,更新了機器設備,老百姓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跑到大醫院檢查了。
綿陽災區,重建后的鄉鎮醫院,功能更齊備,設施更先進,服務更貼近當地群眾,不僅僅有效擔負起方便群眾就近就醫的職責,還有效擔負起了衛生知識傳播、疾控防疫等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職能。
在鄉鎮醫院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綿陽的市縣醫院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山東省濰坊市的大力援助下,2010年8月底,受創最嚴重的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完成重建,投入使用。
院長趙華告訴我們,新北川醫院占地40畝,總投資1.2億元,按二級甲等醫院設計并配置相應設備,編制床位200張,設有獨立的洗衣房、高壓氧艙、單獨規劃的感染科。而新裝備的醫療設備更是現代,總投資達2000萬元,包括西門子16排螺旋CT機、日立牌數字胃腸機和飛利浦DR機,日產血透議等。
綿陽市衛生局局長秦曉明告訴記者,綿陽衛生系統抓住災后重建機遇,科學謀劃,重建醫院著力增加住院床位、增添專業設備、優化院內環境,促使全市醫療機構硬件設施水平提前了20年。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災后重建的空間布局上,重點啟動縣、鄉鎮、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如今,綿陽已初步形成了以區域醫療衛生龍頭為中心,輻射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更完善,功能更齊全的城市衛生、農村衛生、公共衛生“三位一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