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3-23
本周三,“香港兩大超市停售蒙牛伊利”一度成為門戶網站頭條,但夜間相關新聞即迅速消失無蹤。這是否著名的“公關”行動的結果不得而知。事后,蒙牛稱在香港百佳仍正常銷售,并未進入惠康超市;伊利則稱早撤出香港市場。
“香港超市不賣蒙牛伊利,是不是又出什么問題了?”這是國內為數不少的人看到“蒙牛伊利遭停售”消息后的第一反應。實際上,這有些過于敏感,超市不賣某產品,并不能直接推演出產品有問題的結論,供應、采購、銷量等都可能導致超市不賣某產品。
超市并非質監部門,因此,如果蒙牛伊利是因為質量問題輸液椅而下架,負責香港食品安全的香港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等部門定會發布公告,而且,以港媒的完備程度和無孔不入的報道方式,若是蒙牛伊利質量出問題,肯定不會沒有相關報道。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國內報道中惠康和百佳沒有出售蒙牛伊利,不是因為兩家乳企產品又有新問題。
蒙牛、伊利獨大,只是存在于國內,香港特區并不買賬。盡管蒙牛伊利們公開強調“一個國家兩種標準”,即其輸港的產品質量高于大陸,但還是得不到香港市民的認可。實際上,香港人更熱衷于喝鮮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鮮奶的指標一直沒有變:生乳中菌落總數為每毫升低于20萬個,僅為我國新國標允許量的十分之一。此外,香港鮮奶的標簽成分羅列也比國內更為詳實。
許多有條件的國內父母,都熱衷于前往港澳搶奶粉,甚至一度造成“奶粉荒”驚動港府。在香港市場上,除了有本地奶之外,還有日本、新西蘭、荷蘭等外國奶,國產奶只是小份額,人均GDP達到3.42萬美金的香港居民,有足夠的財力選擇更好、更新鮮的牛奶,不買問題多多的蒙牛和伊利。
本文摘自39健康網,上海藥房設備網整理發布,歡迎閱讀轉載:http://www.shshiye.com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