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5-11-9
“現在中國的數字醫療發展最缺乏的是有效的頂層設計、政策以及相關法律。”——高解春
“2014年,上海60歲以上的老人平均年就診次數達到了17.5次,平均一個月的就診次數是1.5次左右。”
“你上午在徐匯區某個社區衛生中心配過藥,下午再去盧灣區的某個三甲醫院看病,你上午的配藥信息三甲醫院的醫生會通過系統中得到提示。”
在11月5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等主辦,醫樹傳媒和財新健康點等承辦的、以 “醫療信息,全球互聯”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數字健康大會暨2015中國數字醫療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計委信息化中心副主任曹劍鋒向與會者介紹了2011年4月上海市啟動的基于市民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的發展情況,并列舉了這樣一些數據和例子。
數字醫療帶你體驗醫療服務的個性化
類似上述這些的數據都匯聚在上海市衛生信息化工程平臺上,醫院的門診住院電子病歷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電子病歷、健康檔案進行匹配,建立了安全用藥的支持庫體系,通過智能提示系統,在醫生工作站上提醒醫生患者有重復用藥、重復檢查的情況。
據曹劍鋒介紹,2014年這個平臺一共發出重復用藥、重復檢查的智能提示1115萬次,醫生遵從提示165萬次。經初步的測算,節約相關的醫療的費用1.6億元。
據了解,目前健康網平臺實現了上海全市422家公立醫療機構診療數據每天的采集與匯聚。采集的數據主要是門診和住院兩大類,涉及了醫院的HIS信息系統,臨床信息系統,實驗室檢驗信息系統,放射信息系統,以及手術管理信息系統這五大系統。截至2015年10月底,市級平臺一共采集了約7.21億份門急診的診療病例,625萬份住院病例,各類明細數據的數據總量已經超過了250億條,平均每天是1600萬條的數據量在增長。
更多新聞來自詩燁醫療家具網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